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前期东南茶主要实行官购商销的交引法,嘉祜四年后,实行了四十余年的通商法。崇宁元年,蔡京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官购商销的禁榷制。崇宁四年再次改创,允许商人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筇,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崇宁四年茶法已经具备了已引榷茶的模式,但尚不严密。政和二年蔡京对茶法进一步改革,创立了系统严密的合同场法,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萘先向官府买引,再向茶户买茶,用官造笼筇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在茶引和笼筇靥面盖底用纸题写合同场年月日,商人姓名、茶叶指定贩卖去处、茶色、斤重、字号、料数等。商人到了指定的贩茶地,当地官员再次验证数量、等第等,然后启封贩卖,贩卖还要请卖茶人在茶引上批写所买数量。商人卖茶还有时限,商人限期售罄茶货,缴回茶引、笼筇。

——黄纯艳《论北宋蔡京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京历次茶法改革的核心举措,并指出其举措的本质共同点。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蔡京茶法改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

A. 维护了社会公平    B. 有利于专制统治

C. 促进了文化融合    D. 加强了民族团结

 

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下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与右图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

A. 黄道婆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B. 棉纺织品产量增多,丝织品产量减少

C. 棉纺织技术推广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

D. 王祯的《农书》首倡推广棉纺织技术

 

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以科学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B. “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C.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D.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 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

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1561/68464) 首页 上一页 41556 41557 41558 41559 41560 41561 41562 41563 41564 41565 4156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