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 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C项不是题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名师点睛】对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

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以下对该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目的在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B.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 有利于端正民心民志保障国家安全

D.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查看答案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A. 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B. 分工极为细密

C. 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D. 原料特别充足

 

查看答案

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传诵”。此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 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

C. 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D. 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