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商周时期,各级执政集团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以此保障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这反映了当时

A. 宗法制的萌芽    B. 官僚政治衰落

C. 世官制的产生    D. 贵族政治盛行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 青铜兵器    B. 祖先牌位    C. 铁制农具    D. 皇帝宝座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C.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铁犁牛耕

D. 土地私有

 

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的严酷与冷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该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96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960 25961 25962 25963 25964 25965 25966 25967 25968 25969 2597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