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
“鬼子”顾名思义“鬼的儿子”,由于英、法等西洋人“肤白、金发、蓝眼、高鼻子”,与中国人的外貌明显不同,故称他们为“鬼子”。后来“鬼子”却成为日本人的“专利”,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人们所说的“鬼子”就是指日本人,中国人普遍称他们为“鬼子”大概是 A. 鸦片战争时期 B. 九一八事变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 改革开放时期
|
|
“对于黄海海战爆发的原因,日本认为是中国北洋舰队首先开炮;中方记载是日本的吉野舰首先开炮轰击济远舰。”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有时历史真相很难弄清楚 C. 通过文献记录可以弄清历史真相 D. 中国的记载正确,日本的记载错误
|
|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Legation Street),兵部街改名为李尼微支路(Rue Linevitch),台基厂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Rue Marco Plol)……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B. 中国允许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 C. 中国已彻底沦为殖民地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将彻底形成
|
|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没想到却遭到了俄、法、德三国的激烈反对,甚至不惜对日作战,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这是下列哪组矛盾的结果 A. 外国侵略者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 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 D. 日本与美俄之间的矛盾
|
|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B. 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D. 落后就要挨打
|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 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 “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 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 春秋战国 B. 秦代 C. 汉代 D. 唐宋时期
|
|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 “国”与“家”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