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在约14001550年这150年间,……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大洋之滨,人类文明世界的范围突然间扩大了。”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艺复兴

B. 工业革命

C. 新航路开辟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 明朝鼓励朝贡贸易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唐朝去找工作。其可能经历到的是

①被推荐到当时最繁荣的扬州和成都找工作

②到晋商票号做收银员

③到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应聘

④创办白瓷烧制作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这人”。这说明当时政府

A. 重农抑商

B. 实行专卖制度

C. 鼓励民营商业发展

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中叶《许氏世谱》记有“微歙以官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弛千里”。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长途贩运是微商重要经营方式

B. 微商无视国家经济政策

C. 徽商吃苦耐劳

D. 徽州商业经营的传统源远统长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 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明清时期洛阳是全国的“瓷都”

D. 明中叶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元代王桢所著的《农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五分之四篇幅,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具100多种。下列图中反映三国时期技术成就的是

A.

B.

C.

D.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自给自足

B. 土地私有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是观念的囚徒……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观念革命是对既定价值的一次全面再评判,它把人的精神从旧思想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只有技术革命而无观念的革命,那么人类的苦难几乎就会自动地增加。历史上,观念革命总是无法跟上技术革命的步伐。如果固守传统观念不变,限制、削减技术的发展,就等于在做削足适履的蠢事,只会令人类大吃苦头。

——摘编自《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观念革命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3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34 25435 25436 25437 25438 25439 25440 25441 25442 25443 2544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