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唐初以来,带着各种名号和身份的宰相们,便在门下省议政,被称为政事堂。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在位时,令宰相们分别担任执政事笔、承旨,十天一轮,到唐德宗贞元十年又改成每日一人轮流笔。皇帝以好恶对首席宰相实质性认定。首席宰相制对后代相权的发展与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唐代的隆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权较重而又行使得体。唐代将相权分割成几个机关,实行群相集体负责制,使得宰相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讨论研究,然后决定其是否颂布。而且下的诏敇,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摘编自孔令纪主编《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二:1906年和1907年清政府两次下诏,宣布“预备立宪”。与此同时,在1907年夏,在中央成立资政院,在地方各省成立谘议局,作为成立议会前的过渡。资政院设总栽二人,副总栽二人,属于政府官员,由皇帝任命。总载和副总载在资政院开会期间,担任正副议长。资政院共有议员200人。其中的一半由皇帝饮定,包括宗室王公、满汉世爵、外藩王公、宗室觉罗、各部院官员共80人,最后还有“项学通儒”即著名学者和“纳税多额者”即著名工商业者各10人。另一半从各省谘议局议员中选举产生,再经各省督抚审定确认,资政院议员任期3年,任满后一次性改选。根据资政院的章程,资政院可以以讨论国家的预算,制定税法,公债的发行,各种法令的制定,以及各种皇帝认为应该讨论的问题。资政院议决的事情,如果行政部门门认可,则通过皇帝下发成为法令;如果行政部门不认可,则交还资政院重议,如果资政院依然坚持原议,则提交皇帝裁决。在责政院总共召开的两次会议中,通过了不少让朝廷为难的议案。比如速开国会案、成立责任内阁案、弹劾军机大臣案、故免戊戌志士和革命党人索等等,几乎都是当时政治的禁忌。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政事堂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中央机构的新变化。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由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

 

国家和地区

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

20世纪80年代平均经济增长率(%)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韩国

5.65

 

6.44

7.43

9.6

新加坡

1.61

1.57

1.31

2.04

6.6

中国香港

6.01

5.79

5.93

5.98

6.9

中国台湾

6.30

6.6

5.8

7.6

7.9

 

 

A. 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经济高速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

C. 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

D. 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美国从1860年到1910年,每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获面积由每年12英亩增加到23英庙。小麦生产增长近3倍,五米生生产增长2.5倍多,棉花增长约4倍。1910年美国农业生产总值高达9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输出总值的51%.这反映出

A.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

B. 农业生产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C. 工业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力

D. 美国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了多种经营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题文)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A. 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 开创了精耕细作生产分工的模式

C. 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 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A. 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 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 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 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题型:单选题
难度:困难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1939年1月7日,蒋介石指示国军各战区军事长官:“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这表明国民政府

A. 加强了与中共的合作

B. 承认了正面战场的失败

C. 适应了战争形势的变化

D. 用游击战取代了运动战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A. 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 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 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1880年,正当中俄伊交涉紧张之时,思想家王韬给清朝政府大员郑藻如写信提出,如果与沙俄作战,各地均宜动员百姓,办理团练,团练头目“必兼由民间公举,千万不可由官派”。这反映出王滔

A. 认为百姓是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B. 将民主思想与救国实际结合起来

C. 主张通过战争解决中俄间的争端

D. 是近代中国民主共和思想的代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4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43 24844 24845 24846 24847 24848 24849 24850 24851 24852 2485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