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金熙宗继位后进行改制。1135年,熙宗仿辽、宋官制,兼采唐制,朝中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设尚书令,专管大政事,门下省和中书省长官皆在丞相之下。地方仍一国两制,既有依辽、宋旧制设立的路、府、州、县,女真族所在各地仍置猛安谋克,猛安比照州,谋克比照县。1138年,设立御史台,监督百官以强化皇权;颁布封国制度,强调贵族大臣封王授号,只是荣誉勋爵,并不拥有封地,以削弱分裂势力。根据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考辽宋之法,制成《皇统制》,统一了全国法律。

熙宗改制显示出女真社会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趋势,也反映了金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迫切需要,加快了女真社会汉化步伐,在金朝历史上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

——虞云国《细说宋朝55:金熙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改制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熙宗改制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下表所示:

年代

口号

1840-1849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0-1899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

1900-1909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孔家店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

1930-1939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940-1949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个年代或两个年代以上的口号、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 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 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 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 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不利于统一的真正实现

C. 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D. 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观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成是重大失误,内阁就要下台,执政党就要下野,这表明

A. 总统权力受限制

B. 总统对部长负责

C. 议会对总统负责

D. 内阁对总统负责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 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 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 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 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

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

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

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18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180 24181 24182 24183 24184 24185 24186 24187 24188 24189 241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