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 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 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 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 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原因不包括

A. 它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提出并成功运用的外交方针

B. 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C. 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的国家利益

D.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 “另起炉灶”的方针

C. “一边倒”的方针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刘少奇在6月至8月秘密访问苏联期间,在致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对人民民主专政作了说明:“工人阶级要向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斗争,才能保护工人阶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利益。但同时,还要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妥协与联合。”刘少奇这一说明

A. 旨在争取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持

B. 形成中共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思路

C. 促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D.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下政策的灵活性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西欧的殖民活动给 人类带来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44年,葡萄牙人首先发现了它。   1617年 —  1664年间,该岛落入荷兰人手中。尔后,英国和法国为争夺这座要塞争斗了近百年。直到   1815年,这里一直是非洲奴隶贸易中心之一 。岛的南北两端筑有堡垒,北端的埃斯特雷要塞还设有炮台。据统计,共有20万以上的黑人被当作奴隶,从这里装船运往美洲。

——摘编自赵美玲《图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华》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积极从事以贩卖奴隶为主要手段的“三角贸易”。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物品,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 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 公元   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使英国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不仅为英国的贩奴商人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而且加强了英国在那些需要供应黑奴来经营种植场的殖民地里的地位。

——摘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写出材料一提及的岛屿名称,指出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   18世纪英国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并概述三角贸易客观上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加试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渗入血液的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奉谕旨督办新疆军务,应预筹出关驻节。衰病余生,何能担荷重任?惟密谕“英、俄有暗约扰我西路之说,英由印度窥滇之腾越,俄窥喀什噶尔,使我首尾不能相顾”云云。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甘、安、肃赴哈密,由哈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

——引自欧金林《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的家书》

材料二  詹天佑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出洋学习的幼童之一在耶鲁大学学成归国后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修建京张铁路时,有西方工程师嘲讽说中国会修这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詹天佑为不使民众受损失,弃直线穿关改为曲线过关的办法。在开凿方法上,詹天佑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欧美用机器“开山凿洞”的方法,而是采用从两端向中点凿进。隧道开凿时值雨季,泉水浸入,炸药失去威力,工程进展艰难。他带头挑水、排水,组织民工用大木方支撑,并用小钢轨穿错其间,节节前进。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

——根据张敏《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为何以“衰病余生”经略新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80年代在左宗棠主导下清政府维护新疆主权的方略。

(2)对于詹天佑,①有人认为詹天佑填补了中国铁路史的空白;②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特殊时代成就了他。

请选择阐述:选择①,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予以简述。选择②,请结合材料二及詹天佑的成长轨迹和他修筑铁路的社会环境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向国会说明:高关税措施制约着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案首次将关税决定权授予总统,并且容许美国政府将其与任何国家所达成的关税减让协议扩展至与美国存在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初期美国行政部门就是以《互惠贸易协定法》为基础开始重建多边贸易体系的努力,它提供了最终在1948年完成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谈判的法律授权。

——摘编自谈谭《国际贸易组织的失败》等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框架下的历届多边贸易谈判”简表

项目轮次

时间(年)

参加方数目

谈判重点

签订的双边协定数

第一轮

1947

23

关税

123

第二轮

1949

33

关税

147

第三轮

1951

39

关税

150

第四轮

1956

28

关税

59

第五轮

1960-1961

45

关税

90

第六轮

1964-1967

62

关税与反倾销措施

30300

第七轮

1973-1979

99

关税、非关税措施及“框架”协议

33000

第八轮

1986-1993

139

全面而广泛的贸易谈判

26400

 

 

——摘编自赵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镇,亦称市集、墟、场,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在17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

——摘编自林家豪《明代工商业城镇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材料二  朱棣重视阁臣个人素质,阁臣的进退完全取决于成祖朱棣对他们能力的认同。后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完善内阁制度。宣宗时,以票拟批答的方式处理政务,加强了内阁的权力。但由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

——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后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内阁的发展状况。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明代后期社会变迁的新态势。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740/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735 19736 19737 19738 19739 19740 19741 19742 19743 19744 197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