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 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 是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1971年,尼克松提出当今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 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 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 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D. 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 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出现,冷战与热战相交织

B.美苏操控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C.冷战风云笼罩,德国分裂

D.德国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 使工人斗争富有科学性

C. 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 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 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 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是研究全面抗战的珍贵史实

D.是后人伪造的史实

 

(题文)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想要

A. 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 得到农民对抗战的支持

C. 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D. 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做报告,他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两者主要分歧在于

A.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 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 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736/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731 19732 19733 19734 19735 19736 19737 19738 19739 19740 1974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