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 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 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 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

A. 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 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 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 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据新华社对1972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 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A.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 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 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 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 “上海五国机制”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B. 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大”会议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 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739/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734 19735 19736 19737 19738 19739 19740 19741 19742 19743 1974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