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文)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是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
|
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 ②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 ③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 ④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
|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
|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孔子 A.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 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C.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 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
|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A.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兼相爱,交相利。”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 重视礼仪教化 B. 主张礼法并施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为政以德
|
|
|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实行浮动汇率和黄金作货币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是其本身不可调和的矛盾 B.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多元”与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多元”呈现一致性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有序性的否定
|
|
|
“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摩根索曾向美国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 冷战秩序的建立 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C.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
|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 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 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 D.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