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 无为而治

B. 轻徭薄赋

C. 崇尚节俭

D. 民贵君轻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战国“百家争鸣”中儒、道、法代表人物及主张。

(2)材料二中的董仲舒主要观点主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汉武帝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170/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165 18166 18167 18168 18169 18170 18171 18172 18173 18174 181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