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文)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A.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C. 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
|
|
|
在西周的文字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均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B.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C.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关系的纽带 D.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缓和
|
|
|
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 宗祛嫡庶关系确立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
|
|
(题文)《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 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 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 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
|
|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
|
|
(题文)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力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概括指出材料三、四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3)除了材料二反映的措施,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