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女性地位低下 B. 婚姻讲究门第 C. 择婿方式独特 D. 大臣拉帮结派
|
|
|
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 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
|
|
|
《旧唐书》《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 A. 正史记述更具权威 B. 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 C. 史料考证的复杂性 D. 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
|
|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
|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
|
|
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
|
|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
|
|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的象征。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
|
|
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楚“灭国设县” A. 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 B. 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 C.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 D. 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
|
|
|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D. 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