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视,搜罗天下法书名画,设黄门之署,置尚方画工,从事绘图,以备应诏。可见汉画

A. 为政治教化服务

B. 其理论已经成熟

C. 深受汉武帝推崇

D. 艺术感染力极强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宫廷贵族化

B. 世俗化平民化

C. 神秘化宗教化

D. 科学化理性化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等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 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B.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C.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D. “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 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 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 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 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B.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欧洲某启蒙思想家认为,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使国家成为每一个人的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民主制度,是每一个人的完全的民主权利。因此,这位思想家  (    )

A. 倡导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完善了启蒙运动的哲学体系

C. 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    D. 提出了三权分立并彼此制衡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伏尔泰对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是因为

A. 儒家思想具有宽容、包容性

B. 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制

C. 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

D. 可以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怀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

A. 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时期的改革家 D. 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145/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140 18141 18142 18143 18144 18145 18146 18147 18148 18149 1815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