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文)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这表明宋代( ) A. 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 B. 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 C. 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 D. 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
|
|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B. 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C. 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 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
|
|
明朝初年,在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之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时,“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这表明() A.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B. 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 C. 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 D. 铜钱逐渐取代纸币金银
|
|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
|
|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
|
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
|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B. 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在我国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C. 明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D. 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
|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 夏人的活动地域 B. 周朝的重要都城 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
|||||||||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3)综上,概括影响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