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吉安土布业,素为县属妇女的主要手工业,亦为当地最重要之土产也。往昔原料,均自种自纺……自海禁洞开,洋纱充溢国内,业是者,均转采购舶来品,农家棉产,几告绝种。”材料中的现象 A. 反映了崇洋风气日益盛行 B. 说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C. 不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D. 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
|
|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
|
|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
(题文)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这反映出小农经济()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 C. 十分脆弱 D. 男耕女织
|
|
|
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 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 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 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 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
|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
|
|
以下为不同年代《人民日报》国庆头版上的部分标题。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②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④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
|
|
下面的宣传画中,有“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等文字。读图判断,该宣传画可能创作于
A. “一五”计划时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
|
|
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 A. 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 B. 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 C. 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 D. 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