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 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    B. 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 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D. 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就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寻求物理规律    B. 重视实用性

C. 是经验的总结    D. 领先于世界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重文轻武政策

D. 科举制的盛行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明道救世    C. 忠君爱民    D. 知行合一

 

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  )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    B.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

C. 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    D. 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  )

A. 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    B. 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

C. 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    D. 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 

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

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C.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7963/68464) 首页 上一页 17958 17959 17960 17961 17962 17963 17964 17965 17966 17967 1796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