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选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〇”表示)均位于小正方体中心。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
|
(16分)某天然碱的化学组成可能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正整数),为确定其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定性分析 ①取少量天然碱样品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在试管口有液体生成,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能否说明样品中含结晶水,试简述理由。 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确认样品中含有CO32—离子。 (2)定量分析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天然碱的化学组成。 A B C D E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A处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②称取天然碱样品7.3g,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的质量为 87.6g,装碱石灰的U型管D的质量为74.7g。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待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装浓硫酸的洗气瓶质量为88.5g;装碱石灰的U型管D的质量为75.8g。该步骤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 。 计算推导: 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为 。
|
|
(6分)(1)指出下列实验用品或仪器(已经洗涤干净)使用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性质) ; ②容量瓶 。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D.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水冲洗,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E.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2H4等)时,都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
|
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mL2mol/L的HCl,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为5.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A.5.1g B.10.2g C.13.6g D.15.3g
|
|
某同学测得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呈酸性后,得出了关系式,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c(CH3COO—)>c(CH3COOH) B.c(CH3CO0—)>c(Na+)>c(H+)>c(OH—) C.c(Na+)=c(CH3COO—)=0.01mol/L D.c(CH3COOH)+c(CH3COO—)=0.02mol/L
|
|
下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0H+302→2C02+4H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 C.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0-6e-→CO2+6H+ D.正极反应式为:02+2H20+4e-→40H—
|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可逆反应aX(g)+b Y(g)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的金刚石晶体中含有碳碳键的数目为4NA B.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为3NA C.500mLl.0mol/L的乙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5NA D.1 mol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的粒子数为NA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硫化钠溶于水中 S2-+2H20 B.实验室制取氯气
Mn02+4H++2Cl— C.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03-=3Cu2++2NO↑+4H20 D.Ca(0H)2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HC03 Ca2++2HCO3—+20H—=CaC03↓ +2H20+C0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