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向体积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入0.1 mol/L 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一定满足: c(H+)+c(Na+)=c(OH-)+c(C1-)+c(CH3COO-) B.加入10 mLNaOH溶液时,溶液满足(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CH3COO-)+c(CH3COOH)=0.05 mol/L C.加入15 mLNaOH溶液时,呈酸性,溶液满足: c(Na+)>c(C1-)>c(CH3COO-)>c(CH3COOH)>c(H+)>c(OH-) D.加入足量NaOH溶液时,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H+(aq)+OH-(aq)=H2O(1) ΔH=-57.3 KJ/mol
|
|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N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石墨棒),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b未连接时,装置N中C1电极上有气体析出 B.不论a、b是否连接,装置M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同 C.a、b连接,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M中溶液pH变大,装置N中溶液pH变小 D.a、b连接,装置M中若有0.1mol SO42-移到Cu电极,装置N中C2极放出 H22.24 L(标准状况)
|
|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I:制取并收集氢气 B.实验II: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C.实验III: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D.实验Ⅳ: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
|
某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SO2(g)
B.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体系压强,气体颜色加深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增大
|
|
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NH4+、Cl-、NO3- B.1.0 mol·L-1KI溶液中:Mg2+、Fe3+、SO42-、C1O- C.c(Fe3+)=0.1 mol·L-1的溶液中:Na+、NH4+、HCO3-、SCN- D.饱和氨水中:NH4+、Ag+、SO42-、NO3-
|
|
羰基硫(OC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分子结构与CO2相似,高温下分解为CO和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CS、CO、CO2、S四种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B.OCS高温分解时,碳元素化合价升高 C.OCS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D.22.4 L OCS中约含有3×6.02×1023个原子
|
|
实验室用Na2SO3固体与70%的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时,可用FeC13溶液吸收多余的SO2气体。 (1)写出SO2与FeC1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FeC13溶液吸收SO2气体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H+、Fe2+、C1—、SO42-。某同学认为还可能存在其他离子,并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还存在HSO3-、SO32- 假设2:还存在Fe3+ 假设3:HSO3-、SO32-、Fe3+都不存在 ②设计实验方案
(3)测定空气中SO2含量的方法是:把500L含SO2气体的空气通入20mL含0.00015molKMnO4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用0.02000mol/L的KI溶液滴定过量的KMnO4,消耗KI 溶液25.00mL,则空气中的SO2含量为 mg/L。 (5SO2+2MnO4-+2H2O=2Mn2++5SO42-+4H+,10I—+2MnO4-+16H+=2Mn2++5I2+8H2O)
|
|||||||
绿矾(FeSO4·7H2O)可用于色谱分析剂、净水、照相制版等方面。下面是以铁屑(含少量锡等杂质)生产绿矾的一种方法: 己知:在H2S饱和溶液中,SnS沉淀完全时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5.5。 (1)操作Ⅱ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2)操作Ⅱ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 (3)操作Ⅲ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4)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①除去操作Ⅰ所得溶液中含有的Sn2+等杂质离子; ② (5)操作IV的顺序依次为: 、冷却结晶、 。 (6)操作IV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 。
|
|
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酒类等行业。DBP是增塑剂的一种,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以下信息: ① ② (—R1、一R2表示氢原子或烃基) (1)A的结构简式 ,D→E的反应类型 。 (2)B的名称是 ,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3)由B和E合成DBP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①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③能使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苯环上含碳基团处于对位
|
|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X的第一电离能比Y的 (填“大”或“小”),X的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 ,Y氧化物属于 晶体。 (3)X的氢化物(X2H4)的制备方法之一是将NaC1O溶液和XH3反应制得,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己知下列数据: 4W(s)+O2(g)=2W2O(s) △H=一337.2kJ·mol—1 2W(s)+O2(g)=2WO(s) △H=一314.6kJ·mol—1 由W2O和O2反应生成W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