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发生:CO(g)+2H2(g) 
 A.0~3 min,平均速率v(CH3OH)=0.8 mol•L-1•min-1 B. P1<P2,△H<0 C.在P2及19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D.在B点时,v(正)>v(逆) 
 | |
| 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用FeCl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 D.化合物Y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 |
| 在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A.反应CO2(g)+C(s)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 
 | |
| 品红分子结构中的发色基团遇到SO2与水形成的亚硫酸后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亚硫酸漂白原理可用下面的反应方程式表示: 
 品红(又称碱性品红) 无色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红的分子式为C20H18N3 B.上述漂白原理反应属加成反应 C.碱性品红及与H2SO3生成的无色化合物都可与NaOH溶液反应 D.该无色化合物受热容易分解 
 | |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的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7.8 g Na2S固体和7.8 g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NA C.46克 Na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1 L 1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 
 | |
| 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 16H+ +10Z—+ 2XO4— A.溶液中可能发生:Z2+2A2+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 >Z2>B2>A3+ D.X2+是XO4— 的还原产物 
 | |
| 下列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A.图1:稀释浓硫酸 B.图2:实验室制备氨气 C.图3: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D.图4: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 |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KI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Cl2+2I-=2Cl-+I2 B.向AlCl3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Al3++3OH-=Al(OH)3↓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硫酸:2H++CO32-=CO2↑+H2O D.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Fe3++Fe=2Fe2+ 
 | |
| 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黄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含K+ 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溶液中含有SO42ˉ C.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色,则原溶液中含有I2 
 | |
| 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蔗糖 B.纤维素 C.光导纤维 D.油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