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铜粉溶解的是( ) A.只有①或② B.只有②或④ C.只有①或②或③ D.上述四种物质中任意一种
|
|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 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
|
|
将11.2g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200mL的稀硝酸中并加热,固体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2.24L;将另一份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最后得到m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①c(HNO3)=2mol·L-l②c(HNO3)=0.5mol·L-1③m=8.0④m=7.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
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除W0外)的是(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AgOH固体可用氨水溶解而洗去 B.可用氨水鉴别AlCl3、AgNO3和CuSO4三种溶液 C.向氨水中滴加CuSO4溶液至过量,先产生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并得到深蓝色溶液 D.加热碘单质,产生紫色蒸气,这个过程克服了范德华力
|
|
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况下Cl23.36L,Cl2全部被还原,最终测得溶液中c(Br-)是c(Cl-)的一半,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是( ) A.0.75 B.1.5 C.2 D.3
|
|
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为a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在相同条件下),则a可能为( ) A.0.40 B.0.60 C.0.70 D.0.80
|
|
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将1 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C—H的数目为3NA C.25℃时,pH=2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的数目为0.01NA D.5.6 g Fe与一定量稀硝酸反应,Fe完全溶解时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B.常温常压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 C.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D.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NA
|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98.3%的硫酸加入到稀氢氧化钡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 B.向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3NH4++Fe3++3SO42-+3Ba2++6OH-=3BaSO4↓+Fe(OH)3↓+3NH3·H2O C.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4H+═2I2+2H2O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