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烃与氢气发生反应后能生成(CH3)2CHCH2CH3,则该烃不可能( ) A.2-甲基-2-丁烯 B.3-甲基-1-丁烯 C.2,3-二甲基-1-丁烯 D.2-甲基-1,3-丁二烯
|
|
两种不同的烃CxHy和CaHb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xHy和CaHb分子中氢原子系数一定相等 B.可能是C2H4和C3H6的混合物 C.CxHy和CaH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CxHy和CaHb的最简式可以不同
|
|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 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 ③做银镜反应后残留的银,用稀氨水洗涤 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
能与NaOH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纯碱溶液、溴水、苯酚钠、甲醇都起反应的是( ) A.CH3COOH B.CH2=CHCOOH C.盐酸 D.乙酸甲酯
|
|
现有四组混合物: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甘油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④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分离以上各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萃取 B. 萃取、蒸馏、分液、萃取 C. 分液、蒸馏、萃取、蒸馏 D. 蒸馏、萃取、分液、萃取
|
|
有机物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
人们一向把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看作无机物的原因是( ) A.都是碳的简单化合物 B.不是从生命体中取得 C.不是共价化合物 D.不具备有机物典型的性质和特点
|
|
将过量的氨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最终变成深蓝色,继续加入乙醇,析出晶体Cu(NH3)4SO4·H2O。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乙醇分子中氧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阳离子为 (填化学式)。 (3)1mol[Cu(NH3)4]2+中σ键的数目为 。 (4)某含有结晶水的铜的氯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
|
数十年来,化学工作者对碳的氧化物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高温高压下CO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单质或化合物反应。 (1)工业上常采用水蒸气喷到灼热的炭层上实现煤的气化(制得C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上述煤气化过程中需向炭层交替喷入空气和水蒸气,喷入空气的目的是 ;反应生成的气体在加热、催化剂作用条件下可合成液体燃料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一定条件下,CO与H2可合成甲烷,反应方程式为:CO(g)+3H2(g) (4)CO—空气燃料电池中使用的电解质是搀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反应方程式为: CH3OH(g)+CO(g) 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①根据反应体系的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因素,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为 。 a.3.5×106Pa b.4.0×106Pa c.5.0×106Pa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 ,其理由是 。
|
|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及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N2和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N2+3H2 ①为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工业上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填字母)。 a. 采用常温条件 b.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 c. 将原料气加压 d. 将氨液化并不断移出 ②图1中所示的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49和0.488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2。(填“>”“<”或“=”) (2)氨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次氯酸钠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将水中的氨氮(用NH3表示)转化为氮气除去,涉及的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①:NH3+HClO===NH2Cl+H2O 反应②:NH2Cl+HClO===NHCl2+H2O 反应③:2NHCl2+H2O===N2+HClO+3HCl 已知在水溶液中NH2Cl较稳定,NHCl2不稳定易转化为氮气。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变 ①反应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的n(NaClO)/n(NH3)值约为 。 ②a点之前氨氮去除率较低的原因为 。 (3)电解硝酸工业的尾气NO可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3。 ①电解过程(虚线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将电解生成的HNO3全部转化为NH4NO3,则通入的NH3与实际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至少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