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 B.Ⅱ中的白色沉淀为CuCl2 C.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H++Zn===Zn2++H2↑ D.Ⅲ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H4+、Na+、CO32-、NO3- B.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K+、SO42-、S2-、SO32- C.由水电离出c(OH-)=1×10-12 mol·L-1的溶液:K+、HCO3-、Na+、Cl- D.滴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的溶液:Na+、Cu2+、Br-、SO42-
|
|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容器含有的( ) A.分子数和气体质量均不同 B.分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来源: 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D.分子数、原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
|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标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
|
|
下列目的能达到的是( ) A.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可得1 mol·L-1的NaCl溶液 B.从1 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 C.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生成正盐,需NaOH 4 g D.将78 g Na2O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 mol·L-1溶液
|
|
实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 A.950 mL;201.4 g B.1 000 mL;212.0 g C.100 mL;21.2 g D.500 mL;100.7 g
|
|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B. 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C.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D.向煮沸的1 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
|
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 A.33 g B.32 g C.33 g·molˉ1 D.32 g·molˉ1
|
|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温度T ℃),发生下列反应:A(g)+B(g) (1)乙容器中,平衡后物质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 (3)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重新达到平衡时的c(A)增大 B.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相同 C.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浓度范围为0.78 mol·L-1<c(A)<1.56 mol·L-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