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下列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 B.硝基苯和水 C.乙醇和水 D.四氯化碳和水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加热HgO制取Hg ②将钠加入氯化铜溶液中制取铜 ③电解熔融氯化铝制取铝 ④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取金属钠 ⑤不能利用铝热反应制取镁 A.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
|
|
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Mg B.Mg C.Mg D.Mg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造成酸雨的物质只有SO2 C.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 D.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是由于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
|
|
有机物A(肉桂酸甲酯)是常用于调制具有草莓、葡萄、樱桃、香子兰等香味的食用香精,它的分子式为C10H10O2,且分子中只含有1个苯环,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6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2:2:1:1:3.它的红外光谱如下图: Ⅰ.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Ⅱ.用A为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H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B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3)请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②是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_________、 (4)请写出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溴苯与丙烯酸甲酯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A,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_________(填字母)的物质.
|
|||||
A、B、C、D、E、F为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A3+比B-少一个电子层,B原子得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C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D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用于制取炸药和制作铅蓄电池;E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有六种运动状态的电子;F元素的单质为紫红色固体,可通过“湿法冶金”而得.请回答下列问题: (1)CB3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 ; (2)如图所示为F与Au以3:1形成的合金晶胞图,在图中的括号内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 (3)B、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填化学式). (4)用导线将A和F的单质做成的电极连接起来,插入到盛有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试写出在单质A表面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 (5)分子R是由C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18电子分子,R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6)24g E的单质在33.6L氧气(标准状况)中燃烧,至反应物全部耗尽,放出x kJ热量.则1mol E与O2反应生成E的低价氧化物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已知:E的燃烧热为y kJ/mol)
|
|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Ⅲ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装置Ⅲ中A在_________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从电子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
|
|
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1: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为红.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进行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_________;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1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1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_________;(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的原因:_________。
|
|||||||||||||||||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吸要的应用. (l)已知:2SO2(g)+O2═2SO3(g)△H=-196.6kJ•mol-1,2NO(g)+O2═2NO2(g)△H=-113.0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 _________; (2)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已知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10H++10NO3-=2H3AsO4+3S+10NO2↑+2H2O.当生成H3AsO4的物质的量为0.6mo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 (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Na2S、NaOH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其中H2S、HS-、S2-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加过程H2S气体的逸出),滴加过程中,溶液中微位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c(Na+)=c(H2S)+c(HS-)+2c(S2-) B.2c(Na+)=c(H2S)+c(HS-)+c(S2-) C.c(Na+)=3[c(H2S)+c(HS-)+c(S2-)] (4)某学习小组以SO2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取硫酸。该小组设计的原电池原理如图2所示.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 (5)难溶物ZnS遇CuSO4认溶液会慢慢转化为铜蓝(CuS)。若转化后溶液中c(Zn2+)=3.0×10-2mol•L-1,则c(Cu2+)= _________ mol•L-1〔已知Ksp(CuS)=1.0×10-36,Ksp(ZnS)=1.0×1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