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各题。 1. 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丁、丙、甲 C. 乙、丙、丁、甲 D. 甲、丙、丁、乙 2. 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 A. 当日18时 B. 次日18时 C. 昨日18时 D. 当日6时 3. 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 A. 乙和丁 B. 甲和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
|
|
读下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各题: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
|
|
读表一和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表一: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1)
(1)图A中,虚线代表 ① 国家,实线代表 ② 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差异是: ③ 。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 ④ 。 (3)表1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⑤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⑥ 。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⑦ 。
|
||||||||||||||||
|
读“地球日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该图表示 月 日前后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北半球为 (节气)。(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 A地处于五带中的 带, 该日A地的昼长为 小时。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
|
|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 如果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果林、蔬菜和乳牛生产,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1)A处宜发展 ① 生产,理由是 ② 。 (2)B处宜发展 ③ 生产,理由是 ④ 。 (3)C处宜发展 ⑤ 生产,理由是 ⑥ 。 (4)D处宜发展 ⑦ 生产,理由是 ⑧ 。
|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
|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各题。 1.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化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价格因素 2.“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热量 B.土壤 C.水分 D.光照
|
|
|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各题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 2.据图可知,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大概是 A.20年左右 B.40年左右 C.60年左右 D.80年左右 3.“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B.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
|
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使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 287千克。据此回答各题。
1.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A.产量不同 B. 播种技术不同 C. 种植制度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