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
|
下图分别为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2.以下错误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
|
|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 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 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 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 ④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
|
|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经济特区一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D.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
|
|
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我国的热带区域全部在该地带 ② 我国沿海的开放城市全部在该地带 ③该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④ 东部地带各省、市、区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
|
|
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温度 C.地形 D.光照 2.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
|
|
图1是“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 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图2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图2的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产生“PPE怪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2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2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
|
|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6分)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4分)
|
|
|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分)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
|
|
|
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0分)
(1)若A地气温为25℃,随着高度变化,B地气温在 ℃ 以下。 (2) 图中干流大致流向 ,a、b两条支流,水流较平缓的是 。 (3)图中D点和E点相对高度的最大可能为 A.420米B.399米 C.200米D.360米 (4)在图中河流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斜线标出最佳坝址。选址的理由是 。 (5)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丙处还是丁处比较合理? 为什么? (6)图中BD为一条剖面线,作出沿线的地形剖面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