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为米。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与图中纬线段MN经过地区地形剖面最接近的是
2.③处为一湖泊,其成因是 A.板块张裂,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B.地震造成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C.地势高寒,冰川活动形成冰川湖 D.地势低洼,常年降水量大,积水成湖 3.关于①、②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冬季降水稀少,②地冬季湿润 B.①地冬季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②地受西风控制 C.①地石油资源丰富,②地煤炭资源丰富 D.①地灌溉农业发达,②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
|
|
图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P点是某纬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的地理位置为(0,90W)。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P地的纬度为70°N,Q地地方时为12时,则Q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A.70° B.66°34′ C.90° D.0° 2.若P地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世界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是 A.1/2 B.1/3 C.1/4 D.3/4 3.若P地的纬度不等于90°N,且Q地地方时为12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地地方时相等 B.PQ两地此时日影朝向一致 C.PQ两地在一年中的某一天能同时日出D.PQ两地在一年中的某一天能同时日落
|
|
|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小丘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2.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300< Q <400 B.300<P<400,100<Q<200 C.100<Q<200,200<P<300 D.200<Q<300,300<P<400
|
|
|
下图所示的季节,我国东部季风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是
A.冻雨 B.暴雨 C.寒潮 D.冰雹
|
|
|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
1. 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
|
|
下图表示地点A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60°N,120°W B.60°N,60°E C.70°N,120°W D.70°N,60°E 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地平正北方向 B.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 D.地平正东方向
|
|
|
一群旅游爱好者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旅游,下图为他们到达北纬300N附近一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峰e的最大海拔可能为 A.901米 B.899米 C.799米 D.997米 2.站在海边b处,肯定可以看到的位置是 A.d B.c C.a D.f 3.若要在该地建一疗养所,最适合的位置是 A.e B.c C.d D.a
|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 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
|
|
|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2.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A.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 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D.该区植树造林
|
|
|
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分析并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一天是 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2.M地这天没有出现黑夜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A.太阳不落现象 B.大气反射现象 C.大气散射现象 D.出现极光现象 3.M地位于 A.赤道地区 B.回归线地区 C.中纬地区 D.极地地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