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曲线。读下图回答各题。
1.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 ) A.Ⅰ期 B.Ⅰ和Ⅱ期 C.Ⅱ期 D.Ⅲ期 2.下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B.城市化只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城市化必然导致“热岛效应”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
|
|
读我国锋面示意图,回答各题。
1.从发生时间看,锋面乙、丙出现季节分别为( ) A.春末夏初和冬季 B.夏末秋初和春季 C.冬末春初和夏季 D.秋末冬初和秋季 2.形成受地形影响显著的锋面是 ( ) A.甲锋面B.乙锋面C.丙锋面 D.都不是 3.与我国华北和西北冬、春季节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形成有关的锋面活动是( ) A.甲锋面活动 B.乙锋面活动 C.丙锋面活动 D.都不是
|
|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各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
|
|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各题。
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 A.山地、背斜 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 2.Q处的地下水 ( ) A.属于潜水 B.不属于承压水 C.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 D.循环周期短 3.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
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各题。
1.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 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2.珠江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雪暴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
|
|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各题。
1.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2.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下图为“某国家四地区一企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1.该企业从事( ) A.啤酒生产 B.汽车生产 C.钢铁生产 D.电子产品生产 2.该企业生产工厂分散在图中四个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接近劳动力廉价地区 B.接近能源基地 C.接近原料产地 D.接近消费市场
|
|
|
读图回答各题。
1.在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欧洲 2.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 A. 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 1950-2000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示意图 大的问题 D.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
|
|
读下列四个区域的经纬网图,完成各题。
1.关于四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地均为商品农业 B. 四地均为密集农业 C. 四地农场规模均较大 D. 四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均高 2.有关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 B. 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C. 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D. 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充足
|
|
|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各题 :
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2.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6-9月多雨 C. 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