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1.从选文看,安排吃牡蛎一情节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真实可信,不是虚构。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2.文中的“我”叫若瑟夫。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好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人称很适合于抒情、议论。

B.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

C.这是“我”亲身经历,用第一人称写真实可靠。

D.因为“我”是小说的主人公,所以用第一人称便于揭示主旨。

3.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已经认出是于勒,但仍存一线希望,想让丈夫向船长打听证实。

B.此时的母亲慌乱、惊恐。

C.此时的母亲已经有了警惕,怕被于勒认出来。

D.母亲确认那不是于勒,所以让父亲跟船长打听。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

B.几种人物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人物紧张、恐慌以至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C.“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从全文看,“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

D.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外貌描写,作者善于从外貌描写上下工夫,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B.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比如《沁园春·雪》。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D.莫泊桑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我的叔叔于勒》是其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比喻  拟人)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借代)

C.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对比)

D.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对偶)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B.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D.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B.浊酒一杯家万里,未勒燕然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下面复句第一重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因为如此,②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③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④就会止步不前。

A.①②③/④  假设关系                     B.①②/③④  因果关系

C.①②/③④  条件关系                     D.①②③/④  转折关系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一气”指声气相通,志趣和性格相投合。)

B.等死,死国可乎?(“死国”指为国事而死。)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折断腰。表现出一代代英雄的激烈斗争和相继崛起。)

D.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是“定将,一定会”的意思,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下面各句中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跨下窜了。

B.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夜你。

C.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懒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D.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qiǎng bǎo)   (lüè)夺         (chī)笑     吹毛求(cī)

B.(nuì)智                     禁(gù)            枘凿(neì záo) 文采(zǎo)饰

C.(wǎng)然         (liáo)逗     安(fú)       味同(jué)蜡

D.阔(chuò)         层(lèi)            拮(jǖ)              (huò)然贯通

 

(50分)

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当你从母亲手中接过洗好的水果时,你会在温馨中体会幸福;当你在苦闷中得到朋友的劝慰时,你会在友情中回味幸福,当你放学回家独坐桌前欣赏歌曲时,你会在遐想中品味幸福,当你漫步在公园或绿荫道上时,你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幸福、、、、、、

请以“感受幸福”为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0438/24158) 首页 上一页 20433 20434 20435 20436 20437 20438 20439 20440 20441 20442 2044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