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 D.以君为长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秦王色挠(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2分)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在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两名学生救下来了,但她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直到5月21日,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的壮举感动了全国网友,网友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教师”。 看了这段叙述,你有什么感受?(60字左右)
|
|
根据理解,回答问题。(6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了。 本段文字节选自文学名著________ _____,文段中“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一句中的“立在松树旁边”属于 短语,其中“立”的词性是 , “七个贩枣子的客人”属于 短语,其中“七个”的词性是 。 这段话描述的是______ ___ __ _情节。
|
|
下面划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2分) 栈桥修旧如旧将开始面上工程 竣工日期难确定 今年5月25日的一场风暴潮,让百年栈桥变成“断桥”,栈桥啥时能修好,成为外地游客甚至是众多市民关注的话题。记者10月31日采访发现,出现坍塌的栈桥实体段部分主体已完工,百年栈桥有了颗由混凝土浇筑蘑菇石保护的石头心,以后抗风浪的能力大大提升。在栈桥施工现场,路灯底座已预留好,各种管线、淡灰色的面板石也都已备好,收尾工程即将马上开始,市民们重新逛栈桥的日子已不远。 (节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改后的句子:
|
|
选做题:请任意选取6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6道小题。(6分) 1.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一诗中,运用典故抒写游子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 。 2. ,丁壮在南冈。(《观刈麦》) 3. ,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4.《江城子 密州出猎》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语句是: , 。 5. ,不宜异同。(《出师表》) 6.晏殊的《破阵子》中,点明时令的两句是: , 。 7.《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极力渲染孙权年少得志、就成就非凡的句子是: , 。 8.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必做题:请将下面的诗词补充完整。(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武陵春》 李清照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 。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
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在括号里给相应的汉字注音。(4分)
rùn
qù
|
|
题目一:最美好的时光 题目二:伫立窗前,眺望窗外。窗外有些什么?是阳光从树的缝隙中射下来的点点淅沥的阳光?是风和雨的歌舞剧?是左邻右舍互助互乐温馨点点的画面?还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的故事…… 以“窗外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如:《窗外的童年》《窗外风雨声》《窗外,阳光灿烂》……)。 要求:①以上两道题任选一题作文,如选题目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得抄袭。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凝 石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题文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2分)
1.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5分) 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和 、 ;“美酒”指的是 。 2.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3分)
|
|
按要求答题。(3分) 学校文学社举办“读名著,品经典”诗文朗诵会,要求主持人在每个作品朗诵前说一段主持辞。请你为《木兰诗》或《老人与海》拟写不超过100字的主持辞。 要求:①介绍并评价人物性格或作品内容。②至少引用一句作品中的名言或使用一种修辞格。③语言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