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反比例函数y=![]() ![]() A.y=- ![]() B.y= ![]() C.y=- ![]() D.y= ![]() |
|
-3的相反数是( ) A. ![]() B. ![]() C.3 D.-3 |
|
(1)如图所示,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接FG,延长AF,AG,与直线BC分别交于点M、N,那么线段FG与△ABC的周长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即:FG=______(AB+BC+AC) (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 (2)如图,若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线段FG与△ABC三边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 (3)如图,若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线段FG与△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即可.不需要证明.答:线段FG与△ABC三边之间数量关系是______. ![]() |
|
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是x=2,且经过点A(1,0),且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交于点C, (1)确定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将直线CD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直线m的解析式. (3)在直线m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以点E、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如果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E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8,0),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与y轴交于点M,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 (1)求C,M两点的坐标; (2)连接CM,试判断直线CM是否与⊙P相切?说明你的理由; (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QM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
|
在△ABC中,AB=AC,∠A=36°,把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 (1)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将黄金三角形ABC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使得分割成的三角形中含有两个黄金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标出能够说明不同分法所得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不要求写画法,不要求证明.分别画在图1,图2,图3中) 注:两种分法只要有一条分割线段位置不同,就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分法. ![]() (2)如图4中,BF平分∠ABC交AC于F,取AB的中点E,连接 EF并延长交 BC的延长线于M.试判断CM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只需说明结果,不用证明. 答:CM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 |
|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BA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B点位于第一象限.将△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后,得到△OB′A′,点A′恰好落在双曲线y=![]() (1)在图中画出△OB′A′; (2)求双曲线y= ![]() (3)等边三角形OB′A′绕着点O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______度后,A′点再次落在双曲线上?( 直接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即可,不需要说明理由 ) ![]() |
|
已知:如图,以一底角为67.5°的等腰梯形ABCD的一腰BC为直径做⊙O,交底AB于E,且恰与另一腰AD相切于M; (1)求证:△EO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 ![]() ![]() |
|
邹城市第八中学开展了“孝敬父母,从做家务事做起”的活动.为了解活动实施情况,专家组在22中随机抽取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共150名,调查他们一周(按七天计算)做家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小时),得到一组数据,绘制成下表.请根据该表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的数据补全条形统计图; (2)写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落在什么范围内? (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每周做家务所用的时间在1.5小时以下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4)若全县约有10000名初中生,请估计每周做家务所用的时间在1.5小时以下的学生人数; (5)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一条积极合理的建议. ![]() |
|||||||||||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C=120°,AD=5,CD=6,tanB=3, 求:梯形ABCD的面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