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大团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界”的发现。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封建社会的终结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④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

A. 《罗马民法大全》

B. 《汉谟拉比法典》

C. 习惯法

D. 《十二铜表法》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

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都诞生于亚洲

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此规定

A.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B.表明全体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D.有利于维护法庭审判的公平、公正

 

以下对东西方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人创造了古老的象形文字

B. 罗马共和国的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

C.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符号

D. 种姓制度促进了古代印度社会发展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下列有关它们的组合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 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 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 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如果不“求富强”,中国将不能自立。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一中的人物提出什么救国主张?写出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康有为的上书最终感动了光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开始展开一场改革运动,写出这场运动名称和揭开序幕的历史事件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发表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什么报刊上?写出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这场运动主要影响。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

(3)为实现材料三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和影响如何?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综上所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主张和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 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 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 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 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材料二: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 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2)材料二中“军人”是指什么人?

材料三:这场战争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列强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3)材料三的“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战后“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指哪一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6503/46130) 首页 上一页 16498 16499 16500 16501 16502 16503 16504 16505 16506 16507 1650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