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A.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有人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空中闪击英国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柏林战役

 

俄国的十月革命,对后来某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国家是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法国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其中“上一轮”和“下一轮”分别是

A. 一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 鸦片战争,二战

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D. 一战,二战

 

导致一战爆发的因素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②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扩军备战

③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

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争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 拿破仑执政

B. 一战的爆发

C. 希特勒上台

D. 二战的爆发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兵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缔约结盟)

材料三

(合作共赢)

材料四“冷战”结来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响?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是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这个“经”取走。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1)邓小平要取的“经”是什么?“取经”回来后他实行了什么措施?这项措施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材料二:(建设深圳特区)修建一个码头需要搬运几十万方土石,可长期以来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体制扼杀了司机的积极性,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车下休息,车队的车长一天也之最多运四十车,工程进展缓慢。

﹣﹣《袁庚传》

(2)材料二反映的分配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材料三: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风云人物”,最先被提出来的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但在《时代》周刊高级编样会议的讨论中这些人物都没有得到普遍支持。这时,邓小平的名字被提了出来。正巧,《时代》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编辑会议于是请他发表意见。邓肯谈了四个方面的看法,大力举荐邓小平……

(3)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方面的例子说明邓小平能够当选1985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佑亨写给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信: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这封信涉及到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2)日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3760/46130) 首页 上一页 13755 13756 13757 13758 13759 13760 13761 13762 13763 13764 137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