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是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这个“经”取走。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1)邓小平要取的“经”是什么?“取经”回来后他实行了什么措施?这项措施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材料二:(建设深圳特区)修建一个码头需要搬运几十万方土石,可长期以来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体制扼杀了司机的积极性,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车下休息,车队的车长一天也之最多运四十车,工程进展缓慢。

﹣﹣《袁庚传》

(2)材料二反映的分配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材料三: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风云人物”,最先被提出来的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但在《时代》周刊高级编样会议的讨论中这些人物都没有得到普遍支持。这时,邓小平的名字被提了出来。正巧,《时代》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编辑会议于是请他发表意见。邓肯谈了四个方面的看法,大力举荐邓小平……

(3)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方面的例子说明邓小平能够当选1985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1)引进外资;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扼杀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形成邓小平理论。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这个‘经’取走”可知,邓小平要取的“经”是引进外资。“取经”回来后他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的。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由材料二“(建设深圳特区)修建一个码头需要搬运几十万方土石,可长期以来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体制扼杀了司机的积极性”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分配制度扼杀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形成邓小平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佑亨写给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信: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这封信涉及到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2)日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北京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合青岛会上说:“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以下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北约、华约对峙

③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