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巴以冲突使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东地区武装冲突不断发生的原因包括

①宗教问题

②大国干预

③领土问题

④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斗争极其剧烈,国王作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被推上断头台的现象屡见不鲜,查理一世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幕发生在

A. 俄国二月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北美独立战争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福田区某中学九年级小明同学利用百度搜索历史资料,输入关键词:耶稣、圣诞节、公元纪年、中世纪等,由此判断他正在探究学习的知识是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作者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前后形象的对比来表现哈姆雷特身上的人文主义思想。”该“作者”是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哥伦布

 

“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雅典(     )

A. 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B. 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

C. 实现了男女真正平等

D. 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思想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上面时间轴中,启蒙运动推动下出现的社会变革是什么?社会主义在A处由空想发展到科学,这一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为现实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突破中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第二次突破是通过哪些历史事件实现的?第三次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是指哪次历史事件?(对应材料一中的字母写出事件名称。)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为政以德和虚心纳谏。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3740/46130) 首页 上一页 13735 13736 13737 13738 13739 13740 13741 13742 13743 13744 137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