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下列关于宋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稻在宋朝居于粮食产量的首位 B.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C. 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 开封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都市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曾这样评价:“因为唐太宗的劳苦功高,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豪杰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不断持续着的文化史。”关于唐太宗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全国,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年号贞观,开创“贞观之治”局面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

④在他统治期间,玄奘西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图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下列事件最为关联的是

A. 秦朝商鞅变法 B. 汉代丝绸之路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宋辽澶渊之盟

 

有学者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种情况被改变开始于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光武帝

 

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战国时期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代表人物有

①墨子 

②孟子 

③庄子 

④荀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周振鹤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中说: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只能采取据点式的城邦国家,以间接统治的方式。依据材料指出这种“间接统治的方式”是指

A. 实行禅让制 B. 实行分封制 C. 实行郡县制 D. 实行中央集权制

 

探究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局面,洋务派……认识到中国直接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可以减少“彼创”所费的人力物力,争取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洋务派不但引进成套的技术设备,而且注意引进外国的科学理论,“采西学、制洋器”同时并举。他们大量引进外国成套的技术设备,还有轮船、火车、电报、电话,对西方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兼收并管。

﹣﹣《洋务运动与西方科技的引进》

材料二 创新在美国过去与木来的经济繁荣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一直就有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硅谷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经济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与其长期以来所实施的相关政策密不可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日益感受日本等国家的挑战,为此,美国自1980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并由政府出资设立众多计划以促进自主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例如,《联邦技术移转法》、《综合贸易与技术竞争法》、《小企业研发加强法》等。

﹣﹣《美国推动自主创新的特点及主要经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洋务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并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其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既有实际原因,也有心理原因。虽然中国人以前谴责过尼克松是帝国主义战争骗子,但现在他们发现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有用的历史能力。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讨论联合国席位、美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潜在的重新武装、购买美国飞机和科学仪器等事项,最重要的是要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无可置疑,这次访问还将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心理满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尼克松政府主张发展中美关系是手段,……是在不怠慢美苏关系的原则下,追求美国外交在“均势”中的发展。福特时期,由于国力进一步衰弱,美国更是全力以赴地要与苏联搞缓和。但到卡特时期,美苏两国的缓和步伐开始受挫。卡特政府不得不回过头来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其战略上的均衡。

                           ——《坚冰打破后的逡巡》

(1)材料一、二所述史实相距多少年?

(2)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可能利用的历史能力”有助于中国解决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访华后导致中美建交推迟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的主要报道

发表时间、版面

标题

字数

来源地点

主要内容

1月1日,14版

青岛还附要求

约70

纽约

客观表述中国代表团意见

2月8日,1版

支那委员小策

约50

东京电话

较为评细地记录了和会上日中代表对山东问题的辩论

3月27日,1版

山东还附要求

大字,约70

巴黎

推测中国委员会将在下周的五国会议上提出归还青岛

4月26日,1版

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

约1900

上海

指出中国排日亲美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调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正当性,指责英美等国在排斥日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作为旧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有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国民力争外交记》共连续11记,《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共5记,《内忧外恶之交争记》共11记,连续报道一战之后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在叙述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爱国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唤醒民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报道研究》

(1)材料一中《大阪朝日新闻》报道的焦点是什么?并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该报纸关注这一焦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五四运动”报道的特点。

(3)据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WT0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由此可知,该组织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凋敝

B. 苏联解体,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040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0399 10400 10401 10402 10403 10404 10405 10406 10407 10408 1040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