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它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下列不能说明这结论的是( ) A. 《英雄交响曲》 B. 《人间喜剧》 C. 《神曲》 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最为相关的是( ) A. 三角贸易 B. 新航路的开辟 C. 美国独立战争 D. 两次工业革命
|
|
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共产党宜言》在各国的出版损写了七篇序言,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以下史实不属于《共产党宣言》与历史条件相结合的是( ) A. 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
|
“蓝白红旗(法国国旗)不是法国第一个用,实际是荷兰先用的,但是真正将这个旗帜打遍天下,而且扛上这面旗帜传播了整个自由、平等、博爱理念的是拿破仑。”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B. 拿破仑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灾难 C. 蓝白红旗成为了对外侵略的象征 D. 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
|
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 ) 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行西方文明生活
|
|
英国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其成果体现在( ) A. 1787年宪法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权利法案》
|
|
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 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 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 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
|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横空出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耳熟能详。这一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封建教会势力衰落 D. 人们追求享乐
|
|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 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课堂正在开展主题式复习课,板书上分别写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判定这一学习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C.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