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 ①水往低处流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④月亮绕地球转 ⑤红灯停,绿灯行 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⑥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①物质是运动的 ②世界是物质的 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人类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进行天气预报,趋利避害,却无法控制天气。人类无法控制天气,是因为( )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任何哲学都能促进时代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据此回答第6题: 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 ①它涵盖了哲学的全部内容 ②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它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不同的人对二者关系有不同理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材料一: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依存的体系,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11分) 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控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2)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9分)
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做了一次实验,结果显示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事物的联系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③人可以为事物建立新的联系 ④世界的联系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
2010年元宵晚会上的小品《爱拼才会赢》向人们展示了现代都市中出现的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的生活,“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
在系统论看来,要素的功能好,系统的功能未必好;要素的功能不好,系统的功能未必不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决定系统功能与行为的主要东西,不是构成系统的要素,而是系统的结构。材料表明( )
有关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 ③联系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011年6月26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在“2011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上致辞强调,面向“十二五”,要加强统筹规划,着力提高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绿色发展科技的统筹布局,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制约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之所以要突破关键技术是因为( )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纵观人类防治疾病的历史,许多疾病早已被人类征服。但近年来,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有扩大和蔓延之势。我们坚信凭借着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疾病的防治难题也一定能够被破解。可见(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011年9月1日,是我国新《义务教育法》实施5周年。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新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