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①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②包装豪华的商品 ③“3G”手机 ④人类的返祖现象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下列体现了发展观点的俗语是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邯郸学步 D.唇亡齿寒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④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复杂性和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五代著名画家曾筌曾奉皇帝之命,改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皇帝要求他把原画中钟馗用食指抉鬼眼改成用拇指。黄筌研究数日后无法下笔,最后把原画送还给皇帝,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个指头,就要改全身、改全画。”皇帝听完,只得听从他的建议,找人重画了一张。黄筌的看法说明 A.联系是客观的,但事物的联系又是可以改变的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和利用规律 C.在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整体居主导和统率地位 D.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的部分也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必须重视局部 C.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整体由部分构成,不可忽视部分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每一个成员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资源。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说明 A.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人们可以计划确定事物之间的联系 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是否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③④
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 与“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下列对“联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A.不能把事物现象的联系作为本质联系 B.不能把事物偶然的联系作为必然联系 C.不能把事物外在的联系作为内在联系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 B.矛盾 C.运动 D.实践
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科学发展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和矛盾提出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依据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和动力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标的和归宿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此后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小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条件性 C.反复性 D.主观性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 C.实践就是我自己的事 D.生产活动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将在2017年左右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根据方案进行相应探测活动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人们的意识总是具有超前性 D.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指导人们的活动
“好心办傻事、热心办错事”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事,要想少做“傻事、错事”,就必须 ①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用科学理论去改变具体实际 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黑洞是一种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的特殊物质,但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对黑洞的特征作了生动的描述。材料说明 A.有时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揭开罩在它头上神秘的面纱。自“勇气号”登上火星发回大量的图像资料后,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才有了真实直观的印象。这主要表明 A.意识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随时随地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们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B.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静止就是不运动
《刻舟求剑》的楚国人,错在 A.离开运动谈物质 B.离开物质谈运动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下列现象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①刺激感应性 ②自然科学 ③宪法 ④鹦鹉学舌 ⑤“十二五”规划 ⑥和平与发展 ⑦紫外线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④⑥⑦ D.②④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