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选,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饬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枝术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

(《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B. 首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美U-2飞机,于本水为此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这是他践行守卫祖国领空理想的珍贵纪念。

C. 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

D. “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于本水认为不能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发展之路。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情却异常平静。

B. 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于本水功不可没。

C. 海湾战争也让于本水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认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是航空航天事业。

D.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题目简洁醒目,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又表现传主的品质,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E. 材料主要通过正面描述来展现于本水的突出成就,或客观描述,或传主自述,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节描写,真实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3.有人说“于本水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你认为所选材料体现出于本水哪些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 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 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D. “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2.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3.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C.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C.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伯瑜有一次犯了错,被母亲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亲问:“以前打你的时候,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说:“以前被您打的时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却没疼痛的感觉。大概是母亲您年老体衰,没有力气了。想到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请以“孝”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竹之韵

许江

①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居所的喜物,又是一种深具精神性的物种。

②“倚倚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元•赵孟頫《修竹谱》),却“其干亭亭然,其叶青青然,其色莹莹然”(明•方孝孺《竹深轩记》),这竹常绿常新,不染于物,濯之愈新,耀之愈明。如此是竹的第一境:纯洁之境。竹由笋苞潜地而行,逢春雨破土而生,拔节而长,本体渐露,端得千竿万竿一例而看,却又各枝各竿各有不同。那竹中空而虚怀,谦谦若君子,含而不露,发而中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如此的“虚中”让中国人品出一种深蓄,一份神喻,正是虚怀象道,无欲则刚。此是竹的第二境:虚怀之境。“虚其心,实其节”(《修竹谱》),竹直节而向上,挺立而不屈,自古以来劲节是对竹的礼赞。竹的质,犹在节处坚硬;《说文》中有:“节,竹约也”,竹若无节就不能亭亭玉立。竹的劲节正在于一节一节相托,劲梢挺立云天。竹节中含着坚韧的托付,默然的操守。此是竹的第三境:劲节之境。那竹“凌惊风,茂寒乡,藉坚冰,负雪霜”(东晋•江逌《竹赋》),“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坚守贞常不变。此又是竹的第四境:共生之境。

③如此四境,本身就含了变化之道,蕴藏着无数天机。四境又可让人返观自照,窥视人本身的内在品质。所以竹在中国,于日常中使用最广,不可或缺;在精神上又最具人格化的意味,广被用来比德人的品格和胸怀,人的操守与气节。直至今日,面向竹林,我们都依然感受到古往今来爱竹者们的伟大心灵。

④中国古代大师们争相与竹为邻,以竹为友,日日细察竹之生机生态,俯仰林中浮云寒烟,他们将竹的风雅化作自己的风雅,将竹的风节比德自己的风节,将竹的气象潜化而成自己的心灵气象。他们一代代地传递,一代代地叠加,将对竹的品评,跃升入一种精神人格的境界,并将这种境界拓辟在诗与画的田园中,成为中国艺术独特而深邃的内涵。

⑤北宋大家文与可截取悬崖垂竹,以浓淡温润的墨色,撇写竹叶,揭开中国墨竹的优雅篇章。一代文豪苏东坡拈来萧萧修竹,磊磊湖石,挥笔成画,无论疏影横斜,抑或烟雨迷濛,都漾出一段文人独具的意趣,让人们于墨迹中揣见其心头的盘郁。多少诗人站在竹边水际,静心赏会,抒写月下竹上的联句,把那明月的清辉洒向竹林,继而抖擞着洒落白壁花径之上。又有多少画者从那飘飘洒洒、烟水波花的壁影上,幸会竹的天姿,倾听静夜竹石间的清音逸响,捕捉自然歌唱的天籁。郑板桥与金冬心是清末的两管写竹的圣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从萧萧的竹声中听出劳苦者的疾怨,赋予竹声以一种同情、关怀的庄严主题,让他自己的墨笔在跳匿奇绝的生动中,兼有了疏野苦涩的神情。金冬心年逾六十学画竹,每画毕,必有题。“秋声中,唯竹声为妙……非苦愁寒暄之声,而若空山绝粒人幽吟不辍也。”金冬心那直劈而下、郁郁累累的竹,倾出庄重不坠的心血,正若山中如禅的沉吟。

⑥竹,千秋百代,飘飘洒洒,已成穿越诗与画、穿透自然与人心的飞矢,完全打通了现实与心灵、天与人的相对相隔的境况,成为众人之心的归依,成为中国人共同体认、带着精神特质的心物。于是,竹成了一种文化的眼光,墨竹、画竹,已不仅仅是“嘉竹如画”,不仅仅是寒林烟雨或风日流丽,更重要的是里边有性情的自由涌动,气节的凛然直现,灵魂的陶然止泊,人格的纯然映现。竹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意涵深长的气韵,让中国人陶然相忘在其中,竹格即人格,竹韵写心韵,竹与人通,人与竹化。在竹的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成了哲人,成了诗人。竹,即成为中国人独特的、生生而不息的精神境界。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21日,有删节)

1.竹具有哪些精神品格?

2.第③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第⑤自然段,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古代大师们如何“将竹的气象潜化而成自己的心灵气象”。

4.文章说“竹成了一种文化的眼光”,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默写出空缺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

(2)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

(5)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D.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樊於期头函      奉:捧着

B. 群臣之              怪:责怪

C. 发图,图而匕首见    穷:尽

D. 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遭受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秦王方还柱走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4.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5.下面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B. 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C. 荆轲刺秦王,秦廷一度大乱,因为事起突然,而且廷上的侍臣都手无寸铁。

D. 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夫人之力不及此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偭规矩而改错

B. 忳郁邑余侘傺兮

C. 何方圜之能周兮

D. 宁溘死以流亡兮

 

下列加下划线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昼夜勤作息

B. 勤心养公姥

C. 否泰如天地

D. 其日牛马

 

文中多次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但文末却说“我说不出话”,这是因为(     )

A. 在黑暗社会,作者没有言论自由。

B. 作者认为当时的社会无是非可言,说了也没用。

C. 作者特定的性格养成了这种习惯。

D. 作者悲愤到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程度。

 

对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B.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夸张)

C.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反复)

D.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对偶)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匹志在四方的骏马,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伯乐”,却被卖到一个磨坊拉磨。很快,它觉得拉磨太累,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便请求上帝将自己改派到马场里,供骑手们骑行。可是到了那里,他又觉得伙食太差,于是再次请求上帝转移它。最后,上帝满足了它的请求,把它送到一个皮匠家里,皮匠对它非常好,每天都给它吃最好的食物,而且不让它干任何活。可不久后的一天晚上,这匹马被杀掉了,皮匠剥了它油光发亮的皮,将其做成了皮衣、皮革,高价卖给了富人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

陆原

①在眼前摇曳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是棉田的青春,婀娜娇媚,朝气勃发。饱满的激情在田野上张扬,这是江南浓烈的春之景!

②然而,这里不是烟雨迷蒙的江南,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七月的阳光,在没有白云的过滤下,恣意而为,热浪汹涌,极尽夏日的威力,仿佛要证明它的无穷能量。

③在太阳底下,无形的光线有如万千枚银针一齐刺在身上,焦灼的疼痛感从皮肤底下冒出来,使我极想躲到树荫下,以逃避阳光的暴晒。都说新疆夏季的阳光火辣辣 的,紫外线特别强,这次我真的领教了。难怪我看到台州援建第一师阿拉尔市指挥长蔡文富和副指挥长林杰,都是满脸紫黑。来援疆前,他们是江南典型的白嫩脸 色,没想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脸竟晒得这么黑,可见他们没少在援疆工地和援建的农业园区上跑。

④我站在棉田里,站在火烈烈的太阳下,心想,任何一种植物都经不起这样烈日的烤灼?

⑤但眼前绿色的棉花在无声地回答着它们的可能。嫩绿的棉秆,挺拔纵横向上伸展,连枝秆上毛茸茸的细管也笔挺不萎。一片片硕大的碧绿棉叶如掌托举,万千片棉 叶便像万千只奋举的手掌,让人感受到它们奋发的劲力、不屈的争取精神。这不禁使我心生感慨:棉花也是大自然里的一种生命,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

⑥辽阔的棉田,有红花和嫩黄色的花在绿叶下探头探脑,也有的在枝头上迎风摇动,给棉田带来无限诗意。

⑦经八团连队职工介绍,我才知道棉田里那些粉红、大红、紫红色的花,都是从嫩黄色的花朵蜕变而成。清纯的黄花无所顾忌地开放,如天真烂漫的孩童,惹人喜爱。当黄花经风经雨后,便成为娇艳的粉红色,展开的花瓣聚合而起,如青春少女,显得羞羞答答,仿佛知道世间荣辱美丑。粉红色的花朵逐渐变成大红色,然后再 变成深红色,于是凋谢于天地。棉花朵的色变,有如枫叶,待到叶红如丹,美丽的辉煌便是生命的顶峰。这像人生,大红大紫后,便走向沉寂,走向消亡。

⑧虽然,棉花朵的生命凋谢了,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每一朵深红色的花朵都留下了一颗绿色的棉铃,棉铃在时光里生长万千根银丝,这是棉花朵美丽的希望。

⑨风过处,棉田绿浪起伏。连队职工兴奋地介绍说:“再过十多天,整个棉田便会黄花盖顶,今年棉花丰收,已没有悬念了!”在兴奋之余,可他们又担忧今年的棉花价格继续走低。

⑩但在台州市援疆副指挥长王若嘉的眼里,看到团场棉花丰收的前景,没有担忧,只有喜悦。他不仅是为兵团职工能有棉花好收成而高兴,更是为台州产业援疆的正确决策而高兴。

⑾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林杰,是我的老乡和朋友,每一次我从老家给他打电话,他都忙着。我想象不出援疆工作有这么忙?这一次我到阿拉尔,才见证了他的忙碌。我在新疆的这些天,他想坐下来陪我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

⑿前几天,林杰的妻子利用女儿的暑假,俩人不远万里,兴致勃勃来新疆探亲。她们满怀希望林杰陪她俩在新疆玩一玩,但她们想不到计划一个月的探亲假,只用了六天,便让林杰给画上了句号。

⒀林杰跟我说,援疆指挥部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陪她们,不如让她们早点回去。

⒁可以想象,在机场送别的那一刻,林杰一家三口人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有愧疚、有无奈、有酸楚,也有强颜欢笑的理解。

⒂站在棉田里听他无意地聊起这段事儿,我仿佛听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传来的涛声。这被谓为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难忘丝路上清脆的驼铃、黄昏里宁静的梵音、不同种族人们的悠扬歌唱,难忘沙漠变成桑田的美丽现实。

⒃像林杰一样,许多援疆干部都把援疆情谊置于亲情之上。这是因为他们自觉地把援疆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重大的工作职责,他们把援疆的一汪情感浇灌在苍茫的西部边陲上,要让这里的沙漠变成绿洲,再让绿洲成为宜居的富民之地,要让新疆成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疆。

⒄我聆听着沙漠阵阵涛声,这涛声,是沙漠对绿洲的向往?是沙漠对繁荣城市的向往?是沙漠渴望深埋的矿藏早日服务于建设的向往?

⒅我相信沙漠也是有自尊、自强和奉献精神的,它们不愿意这么白白荒芜偌大的国土,它们也希望自己能为新疆美丽着、能让新疆骄傲着。

⒆我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呼唤,会成为现实的。被全国人民浓浓爱着和深深爱着祖国的新疆,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光明日报》2015.10.9)

1.简析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⑤段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文中为什么要写林杰的妻子、女儿?

4.题目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涛声”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去官。顷之,高祖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保己廉慎,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反。疾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选自《南史》,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官                 忧:担心

B. 高祖众军次于沔口               勒:勒令

C. 昔廉颇、马援以年老遗           见:被

D. 于师                         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梁州刺史王玄邈事表闻           我应他人

B. 保己廉慎                       怅心中烦

C. 吏民所悦                       慎勿妇死

D. 去城数十里反                   作计尔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 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 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 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⑵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 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 颈联以山雨降至时飞鸟、绿芜、秦苑、鸣蝉、黄叶、汉宫等眼前实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 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E. 全诗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2.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______________。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等。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客人慨叹即便英雄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更何况我渔樵之辈和与鱼鹿为伍之辈!借此来表达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2)《氓》中诗人运用比兴艺术手法,用淇水也有堤岸,洼地也有边际说明为人要有限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 中描写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应该明白,____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____有诸多方面的原因,__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____,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____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____能实现。

 

A

尽管

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

B

如果

虽然

/

但是

只要

C

/

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D

虽然

/

那么

因此

只要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②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将学校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③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穆永梅表示,南干渠所有分水口的检修阀、调流阀、流量计全部采用的是钢制管材,可做到滴水不漏

④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⑤现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对学者发表的文章深文周纳,无限上纲上线,试图形成“寒蝉效应”。

⑥高校加强创业教育不能南辕北辙,过于强调创业之“术”,而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是违背立德树人这一培养原则的。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②但是实含有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A. ③⑤⑥①④②    B. ④②③⑤⑥①    C. ③⑤④②⑥①    D. ④②③⑥①⑤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 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C.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 你和我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窈窕之章  ②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幽壑之潜蛟 ⑤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⑦望武昌 ⑧顺流而也 ⑨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⑩鱼虾而麋鹿 不知东方之既    吾生之须臾

A. 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B. 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C. 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D. 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下列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几何!  几何:怎么样。    B. 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

C. 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 何以解忧?   何以:为什么。

 

《孔雀东南飞》诗句中“相”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及时相遣归    B. 会不相从许    C. 嬉戏莫相忘    D. 仰头相向鸣

 

选出“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    B.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C. 渐见愁煎迫   时穷节乃见    D. 信而见疑吾长   见笑于大方之家

 

对下列各句中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竞周容以为度   度:限度    B. 鸷鸟之不群兮   群:合群

C. 苟余情其信芳   信:相信    D. 忍尤而攘诟   尤:好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女也不爽    爽:愉快

B. 乘彼垝垣    垣:坍塌

C. 将子无恕    将:愿,请

D. 以我贿迁    贿:贿赂

 

对《采薇》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 “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 “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