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rRNA的合成[来

 

下列有关翻译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

B以核糖体RNA为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板

C以转运RNA为运输工具运载氨基酸

D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下列对mR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mRNA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mRNA上的每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CmRNA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mRNA只有与核糖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由某DNA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10%,尿嘧啶U占碱基总数的30%,则转录出该mRNA的DNA片段中,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为 

A10%        B20%            C30%         D40%

 

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发生的是 

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

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不同的氨基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A24%     B22%      C26%      D23%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标记的1个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特点是 

A部分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C所有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经检测得知,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数量的比例是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与鸟嘌呤互补的碱基比例是1-y

B该DNA分子的嘌呤和嘧啶的比例是x/y

C该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是x1+2/y

D与鸟嘌呤不互补的碱基数目是x1-2y/y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 mm,DNA复制速度约为4 μm/min,但复制过程仅需40 min左右即完成。这是因为DNA分子 

A边解旋边复制

B每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延伸

C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复制起点多,分段同时复制

 

保证DNA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某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的值为03,则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为 

A1111        B2233

C331010      D101033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C一定有32P,其中有1个含有35S

D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在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 )

A. 蛋白质外壳    B. 较轻的大肠杆菌

C. 尚未侵入的噬菌体    D. 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

 

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S型细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

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R型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性别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

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基因重组引起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         B1/4           C1/6           D1/8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       B53        C133      D71

 

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F2,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

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中的母方

CF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tm

 

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A1    B2    C4    D8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②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C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D①有姐妹染色单体,②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4DNA分子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7条或14

 

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