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新加坡相比,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是

A.兴办现代工业企业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            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          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

 

 20世纪初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一项声明中约定:两国政府同意彼此给与外交支持,以便使关于埃及和麾洛哥的本声明能够实现。”该内容反映的是

    A英法结盟       B.法俄结盟       C.德奥结盟       D.英俄结盟

 

 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

    B.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

 

 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提出:“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这位代表人物应该是

    A.彼特拉克      B.马基雅维利      C.达·芬奇      D.伊拉斯谟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为确保金融中心和首都的安全,集中主力与日军展开的会战是

    A.凇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戊戌变法失败后,立宪派曾参与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下列各项中,关于早期维新派的正确表述是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反对“经世致用”的传统

    C.主要从事民族工商业活动        D.经济思想与洋务派基本一致

 

 表1所示为清代人口增长的状况,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表1  清代人口状况

年代

1741

1762

1790

1834

人口(亿)

1.43

2.00

3.01

4.01

A.疆域的扩大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城市的发展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对图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 000

105 000

85 277

1880

373 000

169 000

144 000

1890

617 000

224 000

269 000

1900

790 000

284 000

320 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国际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回答以下3题。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

 

(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天津卷)(精品解析))一定的观念意识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回答以下2题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  (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关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11673

58365

唐中期

12635

63175

北宋初期

21368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噩梦一般,当时的一音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大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图6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

6ec8aac122bd4f6e

A.宣布决不再和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

C.郭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