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B.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完全等同的

C.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D. 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以下言行中属于积极奉献社会的是(  )

A.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在乎他人怎么样

B. 逃课去博物馆做志愿者

C. 参加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

D. 网耳小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河床是河水自由奔流的规则,土地是树木自由生长的规则,水是鱼儿自由游动的规则,天空是鸟儿自由飞翔的规则。这形象地告诉我们(  )

A. 规则与自由没有联系 B. 规则限制了自由

C. 自由与规则是对立的 D.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新时代  新蓝图

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小秦节录了其中的几段,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理念引领发展)

★2018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1)2018年,我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坚持哪些发展理念?

●(努力改善民生)

★2018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2)上述脱贫攻坚成果表明了什么?

●(深化改革开赦)

★2018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3)“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走向世界)

★2018年,我们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声音,扩大了我们的朋友圈。

(4)2018年开展上述活动对于全面推进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

(5)请你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新时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注意些什么?

 

美丽陕西  生态文明 

陕西某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上,一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究活动正在进行中。邀请你参与。

◆(环境现状)2019年1月12日,陕西省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显示,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一直在200以上,属于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12日下午4时,西安市AQI为224,属于重度污染。从全省来看,韩城、咸阳、渭南、西成新区处于重度污染,铜川、汉中为中度污染。

(1)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问题,并回答该问题:

◆(调查研究)  2018年10月11日,陕西省环保厅召开《全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普查工作进入入户调查阶段,将对46 995家污染源进行入户调查,最终摸清全省生态环境“家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开展这一调研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成绩分析)  2019年1月27日,刘国中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我省全面彻底整治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依法依规做好撤销立项、违建拆除、资金追缴、土地收回、覆土复绿等工作,拆除违建别墅1185栋,没收9栋,回收国有土地4 557亩,退还集体土地3 257亩,复绿2 646亩,举一反三督促涉秦岭各市开展全面整治,实现了政治上查清、整治上彻底、长远上规范的目标。

(3)为了便于开展研究,更加直观地展示以上材料所表达的信息,请你用表格的形式,将上述材料进行归纳整理。

(4)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来参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美丽陕西是我们青少年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5)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依法治国  法制天下

近日,小宝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发展教育系列宣传活动。下面是他为活动专题板报准备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所选知识将答案补充完整。

◎(法制建设)

2019年1月起,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上面表格的内容。

◎(图文明理)

2019年2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间,某派出所原综合室主任佘某多次收受辖区内赌场经营者王某、施某等人钱款合计人民币30.1万元,利用负责查处赌场的工作便利,为其通风报信,致使相关赌场逃避查处,长期经营渔利。2018午4月,余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余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以案说法)

2018年l2月l2日,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阳赞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一审公开审理,判处被告人阳赞云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年9月12日晚7时30分许,阳赞云驾驶自购的路虎越野车冲入衡东县洣江广场,冲撞碾压、砍刺现场群众,造成15人死亡,43人不同程度受伤。

(3)通过这一案件可以看出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上述材料警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守法公民?

 

改革先锋辉映中华

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人才辈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列举一个你知道的改革先锋,并点出他(她)的典型事迹。

例答:于敏——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3)改革先锋的典型事迹带给我们哪些人生启迪?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需要  

①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②放弃空想,付诸行动   

③从自己做起,乐于奉献   

④关爱他人,奉献爱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的两个“首次”: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由此开启。这告诉我们     

①科学技木是第一生产力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改革开发40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在某些领域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8年9月6日,省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实施计划2018—2020年)》,计划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加强监管执法等措施,加快推进全省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计划”的出台实施有利于   

①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②减少大气污染,保卫蓝天   

③彻底解决我省的环境污染问题   

④建设美丽陕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表明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其中的名言名句都是散落其中的明珠,需要认真钻研。下列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名句中获得的信息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认识自己很重要,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②认识自己会受到知识、经验等限制,具有一定的难度   

③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认识自己,这样会更全面、更准确   

④识自己很不容易,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自我认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青少年接力完成。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青少年应该   

①崇尚法律、敬畏法律   

②把法律知识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③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自觉参与法律的制定与宣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www.gov.cn)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开展2019“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   

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③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列属于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人权的做法是(  )

①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

②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③行政机关要做到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格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启示我们   

①人的一生不能犯错误,更不能违法   

②犯罪是违法行为发展的结果   

③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由犯小错发展的违法犯罪   

④只要不出现小过错,就永远不会违法犯罪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案件

真相

法律条文

8月20日,临潼西泉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张“农户灶台被贴封条”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大量转发,封条上印有“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道办事处封”,盖有西泉街办的公章。照片被转发到了新浪微博,引发了大量负面舆论。

因企业手续不全、违法生产被查封,临潼区40岁女子将一张原本贴在生产设备上的封条,贴到自家灶台铁锅上拍照转发给他人。伪造照片“调侃”政府,知名博主“打抱不平”,三名嫌疑人被公安临潼分局依法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A. 小美:“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是不道德行为,应该远离。”

B. 小莉:“恶意散布网络谣言,会受到刑罚制裁。”

C. 小忠:“散布网络谣言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D. 小金:“编造网络谣言即使是恶作剧,也会受到处罚。”

 

2019年1月27日,G197次列车乘警接到警情,一名16岁女孩从北京离家出走,到青岛见网友,乘警根据购票信息找到她,并护送她回家。针对女孩见网友的行为,下列说法你认同的是

A. 错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B. 正确,能够敞开心扉,广交朋友

C. 正确,和父母有矛盾,也需要维权

D. 错误,应该见一个近一点的网友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瓜子二手车因一句广告语“创办一年,销量遥遥领先”被证伪,北京市工商局责令瓜子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罚款1250万元,这则新闻告诉我们   

①不讲诚信都是违法行为   

②要坚持诚信做事、诚信做人   

③不能用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   

④实施违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9年1月28日,有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广西百色一小学教师蒋某歧视在殡仪馆工作的家长、孤立她的孩子,并有体罚学生、私下向家长兜售商品并与处罚学生挂钩等行为。涉事教师已被停职。这位老师之所以被处罚,是因为  

①缺乏正确的职业观   

②不能平等待人   

③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④实施了犯罪行为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 劳动是生活中唯一的需要

B. 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C. 没有劳动能力的就不是人

D. 正常人的生活就是劳动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由此可知,雷锋的人生观是

A. 通过奋斗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B. 在看到别人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

C. 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D. 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活出生命的精彩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什么行为都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①放学回家路上,李鸣经常骑自行车上机动车道   

②为了避免迟到,郝洁十字路口闯撞红灯通过   

③肖敏在公园游玩时发现有小朋友攀折花木,走过去善意的劝阻   

④洪伟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一激动就不管不顾的大喊大叫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8年9月15日,杨琳和母亲驱车沿新鲁高速前往内蒙古通辽市行驶时,前方突然发生车祸。毕业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在吉大一院担任护士的杨琳不顾母亲劝阻立即跳下车冲现场奔去,最终救治了三名伤者。

1.下列对杨琳的选择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珍视生命、敬畏生命、令人钦佩

B. 关爱他人,责任心强

C. 行事鲁莽、精神可嘉,但不可取

D. 见义勇为,乐于奉献

2.关于材料中杨琳的选择带给我们的启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生命最珍贵,任何时候都必须珍视   

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有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③当他人遭遇生命危险时,要及时伸出援手   

④救助他人容不得半点犹豫,必须见义勇为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材料一:小洁数学考试没考好,心情很糟糕。回到家里,她便拿起平时最喜爱的集邮册,逐页欣赏,她的情绪逐渐愉悦起来。

材料二:一对夫妇上街买菜,被小偷窃走200元钱。妻子回家后气恼不已,丈夫却大笑道:“花200元钱加强我们的防盗意识,值!”

(1)以上二则材料,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调节情绪?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二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也不能说他一事无成。

(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要求我们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做?说说榜样具有怎样的作用?

(2)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为防止初中生早恋,某中学出台了男女同学之间相处必须保持50厘米的距离的规定。

针对某中学出台的这一规定,张明认为,异性同学之间朦胧的情感是真正的爱情,学校不应该采取措施防止中学生早恋。张明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进入青春期以后,小强越来越觉得父母的建议很“老土”,而自己的想法才合理。他对家庭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摆脱成人控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1)步人青春期的小强渴望哪方面的独立?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独立的?

材料二:小敏在读完课文愚公移山后,向老师提出了质疑: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移山耗时耗力,还破坏生态环境。结合小敏的质疑,老师决定让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阐释自己的观点,并为小敏颁发了最佳质疑奖。

(2)老师的举措主要是为了鼓励小敏的什么精神,为什么要鼓励这种精神?

(3)我们在发扬这种精神时应注意什么?

 

古语“漫卷诗书喜欲狂”“怒发冲冠”“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依次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喜、惧、哀、怒 B. 喜、怒、哀、惧

C. 喜、惧、怒、哀 D. 喜、哀、怒、惧

 

“止于至善”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做人守则,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是

①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

②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待人

③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④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