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骑自行车上坡前人为什么要加紧蹬几下? 答:人和自行车的质量不变,上坡前加紧蹬几下,它们的______增大,所以______能增大,在上坡的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可以使人容易骑上坡. 回顾探究和实验:
(1)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图中的弹簧测力计是乙图实验中的示数,大小为______;比较甲、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做了如下图的实验: ①让同一个小球分别从斜面A处、B处滑下,记录木块被推动距离分别为S1、S2,发现:S1>S2 这就说明:______,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②若让一个铝球从斜面A处滑下,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1;再让同体积的铜球(ρ铜>ρ铝)从斜面A处滑下,木块被推动距离S2,发现:S2>S1 这就说明:______,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每组砖中的两块砖完全相同,每块砖的长、宽、高之比均为4:2:1,甲、乙、丙、丁四组砖中每块砖的密度之比为1:2:3:4,则( )
![]() A.甲、乙、丙、丁四种放法中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1:3:2 B.甲、乙、丙、丁四种放法中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2:1:3:1 C.甲、乙、丙三种放法中下面的砖受到的压强之比是6:2:1 D.甲、乙、丙三种放法中下面的砖受到的压强之比是1:2:3 将一个木块放入三种液体中,木块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块在丙中所受的浮力最大 B.木块在三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甲、乙两个由金属制成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密度之比为2:5,边长之比为3:1,则( )
A.甲、乙的质量之比为6:5 B.甲、乙的重力之比为12:5 C.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之比是54:5 D.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是 6:5 体重600N的小刚,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800N的车,沿水平公路前进50m,用时5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刚对车做的功为1×104J B.小刚对车做的功为4×104J C.小刚对车做功的功率为2×103W D.小刚对车做功的功率为33.3W 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
A.关于原子结构: ![]() B.关于力的作用效果: ![]() C.关于机械能: ![]() D.关于杠杆: ![]()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用到了许多我们学过的知识,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黑板擦将粉笔字擦掉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B.密度计运用了物体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工作的 C.升旗时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D.书包带做成宽的双肩带运用了减小压强的知识 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比喻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是采用了类比法 B.为观察玻璃瓶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这是运用了放大法 C.研究液体压强大小决定因素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入液体里,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大,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增大,是运用了比较法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三次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体积相同的两块金属由密度为ρ1和ρ2两种物质组成,它们混合组成的金属块密度为ρ,则ρ等于( )
A.(ρ1+ρ2)/2 B.ρ1ρ2/(ρ1+ρ2) C.(ρ1+ρ2)/2ρ1ρ2 D.(ρ12+ρ22)/2 如图,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图丁表明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雪撬从山坡上滑下 B.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 C.雨滴从空中落下 D.推开的弹簧门自动关上 下列对于一本初三物理课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课本宽约为18cm B.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C.课本质量约是0.3kg D.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Pa 下列有关简单机械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 B.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C.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使用斜面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游泳时,人向后滑水的力越大,游得越快 C.公交车紧急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乘客向前摔倒 D.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冰雪封路时,汽车车轮装上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用力捏自行车的刹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 C.气垫船通过向船底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阻力大大减小 D.机器上安装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大的原理来增大摩擦力的 下列对物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这种物质的密度越大 B.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C.同种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某种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小明和小芳为了研究泡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她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稳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与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如图所示,用绳子拴住一个苹果并悬挂下来,把苹果拉近自己的鼻子静止,松手后,苹果将向前摆去,接着又反向摆回来,你原地不动,却不用担心苹果会打到你的鼻子,这是为什么呢?
(1)指出苹果在什么位置时的动能为零.答:______; (2)分析苹果不能回到原来高度的原因.答:______. ![]() 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的物体.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 点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与物重G的比值是 .
![]() 不同的物理现象往往遵循同一物理规律.例如: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徐徐下降;刹车后,水平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逐渐减速停靠在车站.这些物理现象中能量转化的共同点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如右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灯L1和L2均发光.一段时间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
![]() 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2)该同学骑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
下表提供的是一装满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请根据上表信息,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 (2)热水器中的水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3)热水器平均1h所接收的太阳能约为______J.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为5.4N的物体A匀速上升0.2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若绳重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该装置中动滑轮重为______N.
![]() 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线完成.要求:灯泡L1与L2并联;用电流表测L1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通过L1的电流为 A.
![]() ![]() (1)小红 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小雪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某学生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B、照图所示那样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C、记下两边钩码重力,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表格内; D、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 E、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乘动力臂和阻力乘阻力臂的数值.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生在______步骤前漏掉了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步要做什么?答:______. (2)如果实验正确无误,本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什么?答:______. (3)做实验时,图中所示的两个状态均表示杠杆已达到平衡.当杠杆由图甲的位置变成图乙的位置时,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______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结论:物体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2)乙实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作______. ![]() 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小明在使用手电筒时发现小灯泡不亮,他对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进行了以下几种判断:①开关处出现短路②小灯泡灯丝断了③小灯泡接触不良④电池用久了.其中不可能的是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