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如图,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势能最大 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重G1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每次均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同样的高度.图乙记录了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象.
(1)每个滑轮重多少N? (2)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N?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物体重多少N? ![]() 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饮料杯,重力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内盛有重为3牛的水,水深为0.1米,容器内、外底面积均为2.0×10-3米2,求:
(1)水对杯底的压强;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3)若在杯中轻轻放入一块重为0.2牛的糖块,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化的范围. ![]() 小刚同学想没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把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球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天平没出塑料球的质量m=______g,塑料球的体积V=______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______g/cm3. (2)实验拓展:本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操作步骤______. 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_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有F等于F1+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
(1)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______,应使橡皮筋______,记录此时F的大小. (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 小强推着小车,30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则小车的速度为 m/s.如果水平推力为10N,在此过程中小强对小车做的功为 J,功率为 W.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则绳端受到的拉力为 N,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3.接着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 如右图所示的游戏情境,小孩将毽子向上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毽子被踢出后,由于 会继续向上运动;在 力的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
![]() ![]() 如图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 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的功是600J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 A.5W B.10W C.15W D.20W 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 )
A.悬浮,1.0×103kg/m3 B.漂浮,0.92×103kg/m3 C.下沉,1.2×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
![]()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 B.升降机以1.5m/s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N C.升降机以2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N D.升降机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 昔日高档小轿车,今朝进入百姓家.下列有关小轿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轿车在水平路面加速行驶时,使轿车前进的力是路面施加的 C.轿车行驶时车体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故空气对小车向下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压强 D.人用力推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但未推动,是因为人对车的推力小于路面对车的摩擦力 ![]()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4秒两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 C.甲、乙受到钢索的拉力相等 D.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 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 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B.运动的将越来越慢 C.将立即停止运动 D.受得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赛车比赛是人们喜欢观看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赛车为参照物,车内赛车手是静止的 B.赛车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加速或转弯时,力改变了赛车的运动状态 D.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较远,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 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8m B.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kg C.洗脸水的温度大约是-40℃ D.小李同学受到的重力大约是550N 某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加热时每只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0.8g酒精.那么请问:
(1)图中a图和b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 (2)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给水加热2min时间,消耗的酒精如果完全燃烧将放出多少热量? (4)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 ![]() (1)人所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人做功的功率. 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叙述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各写一个): 定滑轮实验:______, 动滑轮实验:______; (2)针对你前面所说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各写一个): 定滑轮实验:______, 动滑轮实验:______;
![]() 在码头上,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 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补充完整.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_____(填写字母)是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通过对比实验②、③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当杆杠静止在下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杆杠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 如下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3)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 ![]() ![]() 小刚同学在实验室做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时,把两个灯泡和开关如上图所示连接.
(1)小刚同学这样连接的错误是 ; (2)这样连接可能的危害是 ; (3)请你在图中只改动一根线(先在不需要的导线上打“×”再进行改正),使两灯并联. ![]() 识图:
![]() (1)A实验探究的是______; (2)B实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C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D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