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摆脱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分别打出了“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扶清灭洋”口号,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1)根据材料指出,各阶层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分别指什么事件?

(2)请说出“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代表人物,至少说出一位。

(3)请说出为“变法图强”而流血牺牲,并“死得其所”的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多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多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30多年前一个曾经以中国为老师向学习的国家,却给中国带来了灾难;110多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中“170多年前”、“150多年前”、130多年前“110多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

(2)这些事件分别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恶劣影响?

(3)有人认为中国遭受的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③②①④

 

《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 )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 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1896年,谭嗣同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加剧,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著名诗句。此时,民族危机加剧是由于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瑷珲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有人这样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你认为这位人物是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孙中山

D. 林则徐

 

2012年5月10日,台湾影片《赛德克•巴莱》正式登陆大陆各大影院,影片从1895年横跨至1930年,讲述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与该影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黄埔条约》

D. 《马关条约》

 

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个“礼物”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题文)从1840年起,有着光辉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

 

“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它”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 )

A. 《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 《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 《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 《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

 

如果请你把“洪秀全、南京、太平军”三组词联系起来判断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是

A.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

 

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 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下列内容与《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张三的父亲在重庆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中做工

B. 赵六的妹妹去应该留学

C. 李四的哥哥因参加义和团而被杀

D. 王五的叔叔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座住宅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造成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开始于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实现强国梦,缩短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清政府有远见的大臣进行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可贵的探索,下列对这场探索表述错误的是

A. 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汉阳铁厂    D. 福州船政局

 

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强敌均自海口破门而入,“天朝上国”却因无力抵抗而接连败北;沉痛的教训使清朝一部分当权派认识到采用西法编练海军、筹设海防的重要性。为此,他们创办了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北洋海军

C. 京师同文馆

D. 福州船政局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

A. 戊戌变法兴办工业    B.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获取大量赔款    B. 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中俄《北京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纷争时代,儒家思想创立)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2)材料一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天下一统,儒家思想发展)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哪位统治者所采纳?产生了什么影响?

(与时迁移,儒家思想演变)

(材料三)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4)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5)“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哪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2)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请回答: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为解决上述问题颁布了什么法令?建议颁布这一法令的大臣是谁?

(5)汉武帝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请回答: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