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下列是他们对拿破仑的一些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 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B. 建立军事帝国,维护封建主义专制统治

C. 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 发动侵略战争,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广泛反抗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著名城市有伦敦、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巴黎、马赛等。西欧城市兴起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彻底瓦解西欧封建制度

B.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基础

 

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 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A. 成年男性公民    B. 妇女、外邦人    C. 城邦上层贵族    D. 五百人会议成员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某同学要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 重庆

B. 南京

C. 深圳

D. 杭州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

A. 《朝鲜停战协定》    B. 《凡尔赛和约》

C. 《雅尔塔协定》    D. 《慕尼黑协定》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解放军作战勇敢    B.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 民众的大力支援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 北伐战争的推动

B. 南昌起义的爆发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工业。“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湖北织布局

D. 江南制造总局

 

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A.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 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 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的创设

C. “开元盛世”

D. 大运河的开凿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的目的?

(器物之路)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近代民用工业,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探索器物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革新)

材料三: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人进步。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1925年)

(3)材料三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辛亥革命的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不能照抄原文)

(思想解放)

材料五: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未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中共何时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的签名。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开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在南京,“民国”取代了“帝国。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每年9月3日为胜利纪念日。

(3)结合材料三中的图一说明“国家公祭日”,为何设在每年12月13日;结合图二说明为何定每年9月3日为“胜利纪念日”?

材料四:定格历史的一天

(4)材料四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指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A. “实业救国”

B. “曲线救国”

C. “教育救国”

D. “抗日救国”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和平建国 D. 抗日救亡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

A.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B.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 稳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的地价征收租税

D. 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共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 《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 《抗日战争的烽烟》

C.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D.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胜利后中国我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心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共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下列史实能体现这段话含义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地道战

④华侨为抗战捐飞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长沙会战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 成立中国同盟会

B. 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A. 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      )

A. 长征是宣言书    B. 长征是宣传队

C. 长征是播种机    D. 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这一事件既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泅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朱德

B. 叶挺

C. 贺龙

D. 陈毅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民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参考下表内容,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戊戌变法

 

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