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制定“一五”计划    D. 决定抗美援朝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从1921年到2018年,9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1)为什么说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 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人民军队曾经使用过的两个名称?

材料三 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4)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和复兴。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1)“甲午战败割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甲午战败”唤起了哪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材料二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日通电,指出“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1937年7月15日国共签订《国共合作宣言》,明确提出: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

(2)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国共合作宣言》发出什么共同呼吁?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

材料三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习近平

(3)就“中华民族复兴”,习近平的谈话要点表达了何种意愿?

 

材料一: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两个派别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张骞是清朝的一名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   )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失败了。(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军队与清军作战时期的场景。 (     )

 

“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材料中“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的主要原因是(   )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洋务运动的刺激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A.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 表明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毛泽东将自己的作品《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先生。其中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特别气势磅礴。那么在当时“数风流人物”最重要的任务是(   )

A. 打破围剿,战略转移 B.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C. 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 发动内战,消灭红军

 

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抗战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运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

A. 九一八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七七事变    D. 双十二事变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下列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D. 外国人可到中国游历、传教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编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部著作?依据材料一,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材料二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说出促成以上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

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联)

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

政策:①。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②。

道路:改革开放。

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3)依据材料三,说出苏俄(联)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

材料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方晓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

(4)依据材料四,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不断扩大的交往使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希望探索出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国。他曾说过:“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他明白地说过,在追求黄金和传播宗教之间,更侧重于前者。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用炮舰和廉价的商品在亚、非、拉大肆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远航的根本目的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它的提出有何深远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得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二中美国学者的观点。

 

 

这个协定签订后,自德国返回伦敦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但是,不到两年英国就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协定”是《慕尼黑协定》。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有文章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两年后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这一现象表明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B. 两极格局崩溃

C. 世界经济全球化

D.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