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初在北美大地上流行一本小册子《常识》,其中有一句“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此意是指

A.北美人民强烈要求英属殖民地独立

B.北美人民与印第安人矛盾很深

C.北美人民与南部黑人奴隶制“分手”

D.北美人民要敢于武装反抗英殖民者

 

在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指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1799年政变

C.1688年政变

D.巴黎公社起义

 

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个历史短剧——《1789年7月l4日,不同寻常的一天》,准备在元旦晚会上演出。在设计的台词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砍掉查理一世的头!”

B.“雅各宾派万岁!”

C.“打到巴士底狱去!”

D.“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下列文献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罗伯斯庇尔

D.克伦威尔

 

西方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尽相同,美国的途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解放战争

C.内战

D.社会改良运动

 

1688年,英国发生的宫廷政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妥协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的妥协

 

从全球观点看,新航路开辟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D.使大西洋沿岸经济发展起来

 

某电视台举行《探险者的梦想》知识竞赛,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符合哥伦布探险航行的有关论述,你应选择哪一项

A.开辟了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B.探险航行的范围局限在大西洋

C.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D.在探险航行中,哥伦布有指南针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没有将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世界的发现”是指哪一事件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殖民掠夺与扩张

 

公元初年,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两大帝国是

A.汉朝与罗马帝国

B.唐朝与阿拉伯帝国

C.古代埃及与古代印度

D.秦帝国与古代希腊

 

某同学即将大学毕业,他想写一篇关于早期希腊社会的论文,可以参考的著作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自然史》

D.《神曲》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化改新后,天皇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向奴隶社会的顶峰

C.大化改新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入朝为官

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穆罕默德

D.阿育王

 

玛丽阅读完一本西方见闻的游记后,发现该游记对日后欧洲航海家的地理探险运动曾产生不小的鼓舞作用,玛丽阅读的应该是

A.《堂吉诃德》

B.《天方夜谭 》

C.《西游记》

D.《马可?波罗行纪》

 

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0—9这些数字,这些数字的发明者是

A.古埃及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为迎接中共建党90周年,蓬莱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旅游路线。假如你是该旅行社策划部经理,请你精选出一些最能代表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历程的地点,写一份关于“红色之旅”的设计方案,并阐明你的理由。(要求:方案必须按照地理方位来妥善安排,不走重复路线,选出三个地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重大事件?应如何评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的历史意义。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问题请你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下,手里拿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东亚外交史》

(1)“树上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2)“发生纠纷”指哪次战争?美国扮演什么角色?

(3)和美国的想法类似的还有哪个国家?它是如何把想法付诸实施的?

 

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次?并指出相关战争在使中国陷入灾难深渊过程中的阶段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灾难”一词含义的理解。

(3)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4)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创建了自己的军队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B.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                    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

 

朱德在1962年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视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在井冈山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